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课堂实录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从现在开始》实录及点评

《从现在开始》实录及点评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9月10日  字体:

  

《从现在开始》实录及点评 

    师: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习非常有趣的一课,来把课题读一下。

    (生读课题)

    师:昨天咱们都预习了生字,会了吗?

    生:会了。

    (生开火车读生字(师指导读音):郑、式、惯、轮、眯、任、之、期)

    师:孩子们,现在老师把拼音藏起来,你还能读吗?

    生:能。

    (全班读)

    师:咱们二年五班的小朋友读字的本领真是高,通过预习你们会读课文了吗?

    生:会。

    师:耳听为实,打开课本,你们读我来听一听。

    (生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五个。

    师:我请五个小朋友来读。

    学生读课文。(师纠正发音)

    [点评:开头很朴实,也很常见。我们很多老师平时的课就是这样上的。]

    师:这篇课文写得特别有意思,我记得刚见面时许多小朋友就说这本书刚发下来我就读了。现在我们把这篇课文好好读一读,把小动物读活,再加上动作,那该多好哇,想不想啊。

    生:想。

    [点评:定下以读为本的基调,提出读书的目标并让孩子们明确,激发读书的兴趣。]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读一读。注意狮子大王应该怎么读。

    (生读狮子的话)

    师:有大王的风度。请坐。谁接着往下读。其他小朋友也有任务,你们得仔细地听,看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继续读)

    师:好,你先暂停一会儿,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

    生:他读得很好,就是猫头鹰的神气没读好。

    师:谁能读出猫头鹰的神气?

    (指名读)

    师板书:神气极了,指导学生读。

    [点评:按课文顺序先读写猫头鹰的部分。引导学生探究怎么读,研究的过程就是学生入情入境的过程。接着让学生参与评读。这种评读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水平,对低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但是孩子们做得还不错。孩子们的评价告诉我们,孩子们此时还没有真正入情入境。采用这样的引导方法,尊重了学习主体,但是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好,容易造成混乱,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师:咱们去看看猫头鹰当了大王是怎么样的。(出示课件:猫头鹰当大王的情景。)

    师: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只猫头鹰它神气吗?

    生:它的翅膀在扇动。

    生:很激动的表情。

    生:谁都不敢命令我,我是大王。

    师:再观察一下猫头鹰的眼睛,它神气在哪?

    生:他当了大王,晚上也神气了。

    生:它现在自在多了。

    师:我们观察了猫头鹰,现在再来读课文,一定会读得神气多了。

    师:谁能把猫头鹰当大王神气的样子读出来。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后面有一个什么号?

    生:感叹号。

    师:猫头鹰的口气是下命令,看谁能读出来。

    师:哎哟,够神气的,想不想听刘老师读一读。(师范读。)

    师:怎么样,你们来试一试。

    (生齐读。)

    师:有进步,能不能像猫头鹰那样演一演,跟同桌先练一练。

    [点评:为使孩子们真正能入情入境,吕老师分三步去做——第一步,看动画演示,配合练习看图说话,引导孩子们与文中人物展开深入对话;第二步,范读;第三步,表演。方法灵活多样,可谓一唱三叹!但是需要指出的是1、在学生说话时,教师应注意做孩子们的语言医生,孩子们说了有语病的话要及时地纠正过来,让他们把话说好;2、以读图代读文本,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教师能不能抓住课文里的一些关键词引导学生去通过读来体会来展开想象,达到同样的目的?3、我不主张一句话的范读,这不但有唯教师是从的暗示,而且还有“教八哥”说话的嫌疑。]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试一试,现在在座的都是林中的小动物,现在走马上任的就是猫头鹰大王。动物们,猫头鹰大王让你们白天睡觉夜里做事,你们愿意不愿意啊。

    生:不愿意。

    师:好,赶快把你想说的话跟同桌说一说。

    (同桌互说)

    师:好,刚才小朋友们你说我说他说,课本上一个什么词是什么?

    生:议论纷纷。

    师:我们把这一段读一读。

    师:老师没感觉你们特别得苦啊,来,我想再听一次。

    师:假如你就是森林中的那个小动物,整整一个星期都没睡觉,你会怎么叫苦啊?

    生:哎呀,好疲倦啊!

    生:我为你出一个建议,搬家。

    生:真苦,真苦,真苦呀!

    生:一个星期不睡觉,好苦啊!

    生:苦啊,苦啊,真希望能换一个大王啊!

    生:晚上做事白天休息太累了。

    生:我跟猫头鹰提一个建议,你自己当了大王,不要乱指挥别人。

    [点评:这 一段教学是神来之笔。孩子们对猫头鹰的这种做法,早已有不满,这时让他们来说,是给了他们一次渲泄不满的机会。同时这样做也练习了说话。更为神奇的是,还把课文中“议论纷纷”这个词语现场化了。小朋友们各自的个性在这场“议论纷纷”里充分地得到了张扬。此时如果教师再作些引导就更好了,比如这一段中最后一个孩子的话就值得去抓一抓,渗透一些人际沟通方面的引导。] 

    师:孩子们,第二个星期谁上任了。

    生:袋鼠。

    师:谁来读读。

    师:刚才这位袋鼠大王你觉得他激动不激动。

    生:不激动。

    师:谁来激动得读一读。你看袋鼠一上任就激动得不得了。

    (板书:激动;课件出示袋鼠当大王小动物们都在跳的情景。)

    师:你想说什么?

    生:换一个首领吧,这样我们气喘吁吁累死了。

    生:我决定造反。

    生:我想不跳,我决定在家睡觉,不服从命令。

    师:动物们跳得怎么样?

    生:汗水长流。

    师:真会用词啊。

    生:满头大汗。

    师:你看这不是把动物折腾得够呛吗?来,一起把袋鼠的话读一读。

    [点评: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并引导学生把感悟到的表达出来。]

    师:等到第三个星期,谁上任了。

    生:小猴子。

    师:好,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不出声音,默读。提出自己的问题。

    师:老师已经看到很多小朋友把手举起来了,会提问题的小朋友就是会思考的孩子。

    生:小猴子刚说完,为什么大家就欢呼了起来?

    师: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生:袋鼠荡来荡去会掉下来,梅花鹿站不稳。

    生:他们想小猴子会不会命令他们在树上生活,会不会让他们爬树呢?

    生:为什么小猴子会让动物们照自己的习惯生活呢?

    生:动物们为什么要着急?

    师:我听了小朋友说了这么多问题,主要有这两个,为什么担心,为什么激动得欢呼起来。好,谁能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生:动物们为什么会担心,它们怕住在树上。为什么欢呼,因为它不像前面的动物喊它们照它的习惯。

    师:是呀,前两个大王让大家受了那么多苦,可小猴子不这样。

    生:因为小猴子尊敬它们的习惯。

    生:它们终于可以自由了。

    师:孩子们,这段话老师想跟大家一起读一读。咱们来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读)

    [点评:这一段引导孩子们读文提问,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对于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教师及时加以梳理,可以看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然后再让孩子们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一个来回,再进行分角色朗读,孩子们自然就能入情入境。教者教法的灵活,再次得到体现:由朗读而默读,要求到位,由默读而提问,自然顺畅。课文结构对于三个小动物的描写都是并列的,而且写法有些相同,显然设计者充分注意了教材的特点,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导学方法。可谓匠心独运。] 

    师:狮子大王要宣布竟赛结果了,谁来读一读。

    师:我还想请一个小朋友来宣布,郑重宣布。

    师:小猴子当上万兽之王了。(出示课件:小猴子当大王的情景。)

    师:谁来对小猴子说说心里话。

    生:小猴子我希望你能当好森林里的大王。

    生:你是第三个首领,我觉得你最适合当大王。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不像前两个大王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而是让他们照自己的方式过日子。

    生:提个建议,不要把它说的话半途而废了。

    生:小猴子有一个优点,不像其他大王那么自私。

    生:请他办一个动物学校。因为森林里的动物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师:希望有一天小猴子能办一所森林学校。孩子们,你们看,来了两只小动物,它们是谁呀?(课件:出现了袋鼠和猫头鹰)

    师:跟他们说说心里话。

    生:你为什么不珍惜这次机会,照自己的习惯让动物们和你一样的习惯。

    生:我想对他们两个说,你们不要这样骄傲,骄傲会让自己趴下。

    生:以后你们两个不要太自私了。

    生:骄傲会让自己落后。

    生:你们没当万兽之王没关系,以后改了还能当。

    师:刚才听到很多同学都非常欣赏小猴子,说他会尊重别人,也建议其他两只小动物尊重别人。

    (板书:学会尊重他人)

    [点评:抓住一切机会让孩子们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听课听到这儿,我听到台下有人议论,难道什么习惯都应该受到尊重吗?显然是认为这一课价值观的取向有偏差。我以为,这里不是习惯而是习性。]

    师:把课文读懂了,还把动物们读活了。下面咱们学习两个生字:现、轮。

    师:注意怎样把这两个字学好,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生:写这两个字偏旁的时候,不要把偏旁写得太短或太长。

    生:不要把“见”写成“贝”。

    师:要想把这两个字写好,有一个关键的笔划,一个是——

    生:一个是短撇一个是长撇。

    (出示两个“现”)

    师:哪一个漂亮。

    生:第一个。

    师:那要怎么改才能把它改漂亮呢?

    生:撇长一点。

    (出示两个“轮”)

    师:哪个漂亮。

    生:第二个,第一个写散了。

    师:看老师来写这两个字。

    师:听说咱们二五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小书法家,现在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写一个描一个,第三格空掉。

    (生写师指导)

    [点评:这一段教写字,重视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注意了反馈。教师的范写,很及时,不仅能提高孩子们写字的质量,而且激发了他们写字的兴趣。] 

    [总评] 

    这一课的课题是《从现在开始》。总观本课的教学,我以为这也是全国小语会倡导新课改小语教学返朴归真的真正开始。这是一节参赛课,但更是一节本真状态下的课,听着它,就仿佛我们不是坐在会场,而是坐在自己的学校里听一堂推门课那么真实和亲切。但是它又是一节体现课标新理念的小学语文课。“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些课标里耳熟能详的指导我们小语教学的新理念,在这节课里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同时这还是一节低年级小学语文课。课件的运用适时、适度,起到了激趣、带入情境的作用;教法的灵活,则更是一大亮色。扎扎实实地读书,扎扎实实地写字,扎扎实实地练说话,认认真真地学做人,这就是语文,这就是低年级语文。崔峦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这节课在步入最高境界的征途中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英才学校;深圳市园岭小学二分部;邮编:518028)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510_23600.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